摘要: 1月10日上午8時10分,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前,首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來自鄭州、濮陽、洛陽、三門峽等地的省人大代表,就制造業轉型升級、營商環境改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月10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開啟,與會媒體記者踴躍提問。河南日報記者史長來攝
□河南日報記者歸欣 欒姍
1月10日上午8時10分,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前,首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來自鄭州、濮陽、洛陽、三門峽等地的省人大代表,就制造業轉型升級、營商環境改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這樣的發展和速度,得益于兩個因素:外部環境給力,內部創新發力”
——省人大代表丁波
上汽集團鄭州基地的3年發展歷程,省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鄭州分公司總經理丁波認為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神速”。
2017年,鄭州基地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2018年,鄭州基地產值超百億元,2019年超200億元。“這樣的發展和速度,得益于兩個因素:外部環境給力,內部創新發力。”丁波說。
創新的發力,離不開上汽集團以軟件定義汽車,緊追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發展新趨勢;環境的給力,則是河南優良的營商環境,讓投資者舒心。3個月前,上汽鄭州基地需要快速辦理一個建設前置手續,丁波傍晚時分打電話到鄭州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晚上9點就把文件送到市里,市領導當晚就簽批。“效率驚人,令人感動!”丁波說。
“春節后投產的上汽鄭州基地乘用車二期項目,將是榮威名爵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丁波表示,我們將繼續創造新的“河南速度”,為助力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原更加出彩繼續奮斗。
“用好黃河水,發展全域旅游,做好水文章”
——省人大代表王雁鴻
引黃入冀補淀工程一手挽起了黃河,一手挽起了白洋淀。省人大代表、濮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王雁鴻講了一個以水潤城的小故事。
前幾天,王雁鴻一個在北京工作多年的老同學,帶著媳婦兒子回老家,要在濮陽龍湖邊買套房。“家都安在北京了,為啥還在濮陽買房?”她的老同學回答,因為龍湖環境好,以后退休了住在湖邊更舒服。
王雁鴻口中的龍湖是濮陽市民的網紅打卡地,天鵝、大雁遷徙時常在這里憩息。可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鹽堿沙荒地,示范區干部群眾挖湖堆山,引來黃河水,修建了這座中型水庫——濮陽市引黃灌溉調節水庫,水域面積達8000多畝。如今,隨著河湖生態越來越好,老百姓都希望住在水邊。于是,示范區又打造了引水入校、引水入園、引水入區等一系列微循環水系工程,并依托引黃入冀補淀干渠修建了“十里荷塘”水系景觀。
“濮陽人常說,住在龍湖邊,如在畫中游。”王雁鴻表示,我們要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用好黃河水,發展全域旅游,做好水文章,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弘揚工匠精神,產業工人在新時代大有可為”
——省人大代表楊金安
省人大代表、洛陽中信重工冶煉車間50T電爐班班長楊金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近年來,中央、省委對制造業高度重視、對產業工人深情關懷,產業工人在新時代大有可為。
楊金安表示,最令他難忘和自豪的是中信重工煉出了加氫用鋼。2013年12月中旬,他的大工匠創新工作室成立不久,就接到了一個“硬活兒”——中海油石化加氫用鋼項目。
依照當時的技術水平,這是個硬骨頭。但是,“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為煉出石化加氫用鋼,楊金安帶領團隊不分晝夜,連續在生產現場跟蹤了3個多月,記錄收集第一手數據和資料,最終在2014年5月探索出加氫用鋼的先進操作方法,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好評。
楊金安表示,目前,我省有上千萬產業工人,他們是產品質量的締造者,是中國品牌的傳承者。拼品牌、拼質量、拼創新,離不開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產業工人在新時代大有可為。”他呼吁,全社會應該大力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壯大河南的高技能產業工人隊伍,進一步擦亮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真正挺起中國制造業的脊梁。
“做好加減法,為每一家企業當好服務管家”
——省人大代表王強
如何更好地服務好民營企業?省人大代表、鶴壁市寶山循環產業集聚區工委書記王強介紹,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探索出了“一企業一管家”工作機制,主要做好加法和減法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做好“加法”,就是要在感情上加溫度、效率上加速度。星宇公司是當地2018年年底引進的一家省外民營企業,企業一落地,區里就選派了一名服務管家。有一天深夜,企業負責人突發高燒,服務管家不顧天寒地凍,驅車20公里把他及時送到醫院治療。同時,這名服務管家全程為企業代辦相關手續,僅僅一年時間,項目就建成投產,公司董事長逢人便說,“來寶山來對了”。
第二篇文章是做好“減法”,就是千方百計為企業減成本、減負擔。去年以來,園區的燃煤鍋爐全部被取締,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大提高。看到這種情況,轄區豐鶴電廠的服務管家積極溝通,促成電廠投資2億元新上了一個熱電聯供項目,使園區企業用氣成本每噸減少了60多元,讓入駐企業贊不絕口。
“做好加減法,為每一家企業當好服務管家。”王強表示,寶山集聚區將以新出臺的支持民營企業28條利好政策為契機,讓集聚區成為創業的熱土、投資的洼地。
“擼起袖子加油干,帶動更多鄉親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省人大代表師鵬飛
為何要從城市回到農村?省人大代表、開封市尉氏縣國瑞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師鵬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大學畢業后,他返鄉創業的初衷,就是想讓食物恢復原本的味道。
然而,回到村里的師鵬飛發現,村民們種地全靠經驗,撒肥料一年比一年多,不僅產量低,還污染了地下水。于是,他和合作社的技術人員開始嘗試無農藥、無化肥的種植方式,產量高了,品質好了,村民們都說綠色無害效益好。
師鵬飛說,要讓老鄉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2019年以來,他們采取強社帶弱社的措施,為9家剛起步的合作社,免費提供香菇菌棒15萬棒,覆蓋246戶貧困戶,定期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變輸血為造血,幫他們走向致富路。
“與其一年做5件事,不如5年做一件事。”師鵬飛表示,他會繼續扎根基層,“擼起袖子加油干,帶動更多鄉親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同時,他呼吁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堅持高質量發展,為全省人民生產出更優質的靈寶蘋果”
——省人大代表孫淑芳
靈寶市如何踐行高質量發展?省人大代表、靈寶市委書記孫淑芳先講了一個小故事。2019年,在我省舉行的投洽會上,泰國副總理到靈寶蘋果展位上參觀,品嘗了靈寶蘋果,覺得特別好吃,當場就把展位上的蘋果全部買走,回國后分送給多位部長,他們吃后都說好。10月,泰國正大集團就訂購了500噸靈寶蘋果。
靈寶蘋果的好品質從哪兒來?孫淑芳認為,是當地堅持標準化種植、綠色化發展的結果。比如,要求山泉水灌溉,施農家肥,套雙層袋,給蘋果穿上純棉的內衣,生物物理防治病蟲害,采摘24小時內要入庫冷藏等。用99道工序,靈寶生產出了享譽海內外的高品質蘋果。
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富裕了一方百姓,還美化了一方山水。靈寶的寺河山,過去是荒山,水土流失嚴重,通過種植6萬畝蘋果,寺河山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0%,山綠了,水清了,水土流失不見了,寺河山成了蘋果森林康養小鎮,還成了全國通過發展產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協調發展的示范區。
孫淑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高質量發展,為全省人民生產出更優質的靈寶蘋果”。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