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0多歲的老創客郭廣欣,現在過著鄭州武陟雙城生活。他就職的河南努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武陟當地傳統磨料磨具自動化設備的研發提升。該公司利用華夏幸福提供的阿里云資源,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入駐一年時間已獲得18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目前正將對接成果轉化落地。
同樣受益于華夏產業集群區的還有鄭州蘭旗航空,該公司專注于高端復合材料無人機、縮比驗證機等系統領域的研發與制造。2019年3月公司從鄭州市搬遷至武陟產業新城以來,在當地政府和武陟產業新城的幫助和支持下,公司生產經營實現了新的跨越,當年無人機生產銷售2萬余架。
濕地環繞,新樓矗立,綠樹成蔭,紅荷搖曳,武陟華夏產業新城與鄭州僅一河之隔,是大鄭州“半小時鐘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深耕中原城市群的首個項目,圍繞“產業優先”的核心策略,結合武陟縣產業基底,華夏新城導入和培育智能制造裝備、都市食品、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四大產業集群。
目前,以遠大住工、新基業、伯淼機器人等為引領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以谷媽咪、愛爾達為引領的都市食品產業園形象初具;以阿里云創新中心為代表的科技服務產業集群生機盎然,已簽約、入駐近50家中小科技企業辦公,涵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以慧聰網建筑裝備電商金融科技園為代表的現代物流產業園穩步發展,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呈現。
截至2020年5月底,簽約企業約110余家,累計簽約額突破200億。
武陟產業新城通過優先打造生態底板、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配套,完善城市動線,在核心區逐步形成以“兩湖”(龍澤湖、鳳儀湖)、“兩館”(規劃展覽館、創業大廈)、“一廣場”(高鐵站前廣場)為重要支點等一批公基建項目及城市配套項目,城市魅力、吸引力、承載力持續提升,一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生態和諧的產業新城正在魅力蝶變。
作為河南水生態改善的實踐樣板,武陟產業新城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對武陟縣城鄉面貌改善,沿黃生態帶打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目前,武陟產業新城景觀面積累計約41萬平方米,道路綠化累計約26萬平方米,項目綠化5萬平方米,共計72萬平方米。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在黃河北岸的武陟得以生動詮釋。
四年來,武陟產業新城已發展成為“鄭焦一體化首位節點城市的主平臺”,為武陟本地居民新增就業崗位超過5000個,推動建設安置房民生工程約10萬平方米,為350多戶當地居民提供新居所;在2017-2019年全市兩區觀摩評比活動中,5次為武陟縣贏得全市第1名。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