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科創中心工作人員在展示與中科院的合作項目成果。
核心提示
5月21日上午,許昌科技大市場內熱鬧非凡,一場高規格的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場會在這里舉辦。
這場成果轉移轉化會,是市科創中心邀請中科院的專家們走進許昌,針對許昌的產業特點開展的一次有針對性的“輔導”。
許昌的企業家們紛紛趕來,他們聽項目、尋合作、促發展。這也是許昌引入創新資源、實施科技聯姻的精彩之筆。近年來,許昌62家企業與中科院30家院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37個項目“落地開花”。
那么,中科院憑啥“相中”許昌,頻頻與許昌合作?科技大市場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精準對接】
62家企業“牽手”中科院
當日上午,許昌科技大市場二樓報告廳內,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專家們,就硅碳材料和清潔生產、園林植物、金屬材料耐磨制造工藝等進行了成果推介。
“我們是鄢陵一家花木公司的,聽了專家的成果推介,我覺得有些項目很符合我們企業的需求。”與會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與中科院的專家取得聯系,爭取進一步的合作。
其實,像這樣精準對接的項目推介活動,在許昌并不新見。近年來,我市科技服務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僅2020年就組織了項目對接活動52次,邀請中科院專家多人來許昌進行成果推介。
“我們圍繞許昌企業需求,特別是圍繞許昌市優勢重點產業和企業需求,多方集聚科技資源,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內知名技術轉移轉化專門機構等結成戰略聯盟,多方位、全渠道開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工作。”市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還依托中科院河南中心許昌分中心,瞄準電力電子、機械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有重點地引進與許昌產業契合度高的中科院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實現了雙方合作的精準對接。
目前,許昌已有62家企業與中科院開展了產學研合作,促成37個項目落地轉移轉化。其中,有25個項目獲得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資金支持,以項目為支持,促進了企業與中科院所在研發、技術、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經濟快速發展。
【搭建平臺】
先進科技成果在企業“落地生根”
將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后,“能量”有多大?河南黑馬藥業公司負責人深有感觸:“引來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可以成就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
2014年,處于停產邊緣的黑馬藥業公司請來了中科院天然獸用藥物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梁劍平及其團隊“加盟”。經過梁劍平專家團隊“把脈問診”和科研攻關,黑馬藥業當年即實現起死回生。
由黑馬藥業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合作開展的“青蒿素連續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發及示范項目”,經過層層篩選、立項論證和評審,被正式批準立項為2018年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區域重點項目。
在與中科院合作對接方面,許昌可謂捷報頻傳:豪豐機械制造公司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合作,有效地解決了新產品自走式植保機定位的難題。
萬里路橋公司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后,依托對方的快凝膠技術,共同成立了河南中科金歐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道路、橋梁快速修補材料等技術與產品具有廣闊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場前景。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與許絕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為許昌電力裝備企業進入南方電網市場打開了通道。
禹州天源集團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進行全方位合作,圍繞禹州中藥材這一優勢產業,建立“生命與健康”中試基地,為能源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帶來了新的成長空間。
這些項目落地許昌,使一批中科院先進技術成果在許昌得到轉移轉化,使制約許昌市產業發展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在專家的幫助下得到解決,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貼心服務】
打通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
中科院學科全、人才多、水平高,可以全方位地滿足一個企業、一個地方創新發展中的各類需求。
許昌與中科院的合作,之所以在較短時間內能夠取得顯著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得益于許昌市委、市政府借力省院合作、推進開放創新的戰略之舉,有效彌補了許昌市高端創新資源不足等短板,譜寫出中科院優質資源與許昌市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貼心服務,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許昌已經積累出自己的經驗。尤其是許昌科技大市場成立以來,集展示、交易、共享、交流、服務五大功能為一體,解決了我市長期沒有固定的專業化科技服務場所的問題。
市科創中心通過摸底調研,掌握我市產業和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針對中科院有關院所提供的一攬子轉化項目,積極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
我市著重選擇主導、優勢、特色產業開展精準對接,重點放在有較好基礎的電力電子、機械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選擇與我市產業契合度高的中科院有關院所“攀親聯姻”,組織企業上門“取經”。同時,我市還依托科技大市場創建的眾創空間,延伸科技型企業的扶持,形成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體系。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依托中科院河南中心這個舞臺,更加積極和主動地走出去,爭取與更多的中科院相關院所“聯姻”,引進轉化更多的先進技術成果項目,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團隊到許昌創業,為許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新聞連連看
中科院
科技實力有多強?
中科院是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成立于1949年11月。
如今的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于一體,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與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7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承擔20余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許昌)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許昌)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采取院地合作共建模式,打造國內領先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技術成果在許昌轉化和應用,促進許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產業化、規模化集聚發展,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國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產業集聚發展區域高地。
責任編輯: 連甲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