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28日,在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風電控制車間,員工正在加緊生產。該公司近年來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譚宜姝 攝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7%,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44家,“隱形冠軍”培育入庫企業達到100家。
2020年,我市474個“三大改造”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70億元;新增企業“上云”3880家,總量達到6106家,新增和總量均居全省第3位。
2020年,我市25名市級領導聯系102家重點工業企業,318名“首席服務官”服務880家企業,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131條;全年累計減稅降費23.1億元,實現直接融資230億元,新增貸款23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
去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企業主動作為、化危為機,堅定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力量,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年”碩果累累
增效益成果滿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原本下行壓力較大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然而,翻開2020年全市科技創新“成果簿”,我們依然看到了一組組令人激動不已的數據——
我市深入推進實施“創新年”行動,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6.2%;長葛市、禹州市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襄城縣、長葛市、禹州市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創新百強縣(市)。
創新主體進一步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44家,總量是“十二五”末的4倍,總量和增速均躍居全省第4位;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42家,數量較2019年翻一番。
創新載體更加豐富。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新認定市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27家。
科技項目支持有力。9個項目獲得省科技廳“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創新示范專項)立項支持,獲得支持資金2250萬元,居全省第4位;新立項實施市級轉型升級創新專項22個;121家企業得到省企業研發財政補助資金支持,金額達2725萬元,企業數量和支持金額均較上年增幅超過50%。
創新成果大量涌現。104項科技成果完成國家科技成果在線登記,是2019年的2.2倍。
栽好梧桐引鳳來。在科技創新合作、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扎實成效。我市企業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順利推進,與中國科學院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建的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共建的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771所共建的實驗室、與北京理工大學共建的阻燃材料實驗室和檢驗檢測機構等協同創新平臺取得實質性進展。4個產學研項目得到中國科學院河南中心立項支持,獲得省財政資助400萬元,立項數和資助額均居全省第1位。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90項,成交額2.06億元。
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為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高質量發展為企業帶來高額回報。遠東傳動被認定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系全省唯一。許繼集團高壓直流輸電換流閥被認定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半[形冠軍”培育入庫企業達到100家。8家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企業被省工信廳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質量標桿企業。遠東傳動、西繼電梯進入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排行榜和重點行業品牌價值50強排行榜。金匯不銹鋼、黃河實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金匯不銹鋼、黃河實業、瑞貝卡控股入選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4家企業入選省民營企業100強。
◆優結構產業提升
促融合以“智”提“質”
許昌的根基在工業,“家底”在制造業。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是關鍵。
去年以來,我市持續大力推進傳統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技術化改造,474個“三大改造”項目完成投資670億元;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擴大增量;積極推進“兩化”融合,生產服務業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智能化改造方面,積極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建成省級以上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智能工廠(車間)、“雙創”平臺和基地、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等68家,在全省2020年度智能制造工作考核中被評為優秀。
綠色化改造方面,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是2020年全省唯一實現國字號“四綠”全覆蓋的地市。4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居全省第一位;擁有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長葛市產業集聚區2個國家級綠色園區,與濟源并列全省第一;5個產品入選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是全省綠色產品數量最多的地市;許繼儀表入選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全省僅10家)。
技術化改造方面,積極引導企業采用國際先進設備、技術,對生產工藝和流程進行改造優化,提升產品質量、企業效益。
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實施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行動,102個項目完成投資383.5億元。目前,全市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經超過1/3,達到37.7%。
“兩化”融合方面,是全省推進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唯一實現試點區域、試點園區和試點企業全覆蓋的地市。“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對標和貫標企業分別新增521家、41家,總量達到851家、91家;新增“上云”企業3880家,總量達到6106家,新增量和總量均居全省第3位。
◆助發展當好“保姆”
解難題“干貨”頻出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市堅持“企業辦好圍墻內的事、政府辦好圍墻外的事”,深入開展“四個一百”“一聯三幫”“兩個健康”行動,堅持為企業提供“保姆”服務,不斷推出政策“干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持企業應對疫情健康發展的18條具體措施,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在全省率先達到100%。25名市級領導聯系102家重點工業企業,318名“首席服務官”服務880家企業,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131個。
扎實開展產銷、用工、銀企、產學研用、“制造業+互聯網”等對接活動。為182家企業提供產銷對接服務,使西繼迅達、許昌智能等一批“本地產品”在鄭許市域鐵路等重大項目中得到應用;為2267家企業提供銀企對接服務,實現銀行授信(融資意向)456.3億元;通過用工對接,幫助企業招聘員工2908人。市、縣兩級全部建成民營企業家學院,從規范發展、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大企業家培訓力度。
狠抓政策落實,不折不扣落實上級各項惠企政策,累計減稅降費23.1億元,市場主體逆勢增長8.4%。清理拖欠中小民營企業賬款2.65億元,納入國家清欠臺賬系統的無分歧欠款全部“清零”。
穩步推進企業上市掛牌,資本市場實現新突破。隨著開普檢測成功上市,主板上市公司達到7家。上市輔導企業4家,居全省第2位。隨著寶潤達新三板掛牌成功,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19家。2020年,全市實現直接融資230億元,新增貸款23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 連甲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