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曹魏古城人流如織 本報記者 牛書培 喬利峰 供圖
灞陵橋景區:文旅消費拉動“夜經濟”升溫 本報記者 喬利峰 供圖
地攤經濟展現城市“煙火氣” 本報記者 喬利峰 供圖
點亮“夜經濟”激發城市新活力 本報記者 喬利峰 供圖
有人說,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有多少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而在于所展現出來的無窮魅力和煙火氣息。
人間煙火,是城市應有的氣度和溫度。
剛剛發布的《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提到,“煙火氣”在該《報告》中指的是城市發展的繁榮程度以及居民深度參與城市生活、通過消費等行為活躍市場、激活經濟、給城市發展帶來活力。根據18地市(示范區)“煙火氣”狀況,許昌、安陽和新鄉得分較高。
那么,許昌的“煙火氣”為何能在全省評比中脫穎而出?許昌的城市“煙火氣”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記者走進熙熙攘攘的早市、夜市,走進人頭攢動的城市商圈,徜徉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找尋我們身邊的“煙火氣”。
鼎沸的人氣——“煙火氣”是熱氣蒸騰的生活
11月25日,天氣放晴,市區文化路上熱鬧非凡,商販在一街兩行有序經營,叫賣聲、車輛聲交織在一起,讓小巷升騰著濃郁的“煙火氣”。
“老板,稱點山藥!”聽到顧客的叫聲,售賣山藥的崔師傅麻利地幫顧客挑選一捆山藥,遞到顧客手中。
“我幾乎每天都來這里買菜,和不少商販都是老相識了,他們誠信經營,我們也買得放心。”市民張力說,他家就在附近住,每天上下班都路過文化路,經常隨手買些新鮮蔬菜。
張力說,他喜歡文化路的“煙火氣”,來這里買家常菜、與熟悉的商販討價還價,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商小販分布于城市的各個角落,與民眾生活“深度契合”,是城市“煙火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區像文化路這樣的便民疏導點還有很多,在這里有帶著露水的新鮮蔬菜,有各種熱騰騰的食物,讓人沉浸在市井生活的平靜喜樂中。
如果說菜市場里藏著人情味和“煙火氣”,在許昌逛胖東來又是“煙火氣”的另一種體驗。
記者走訪位于市區建安大道的胖東來天使城,雖然不是節假日,但超市人流量依舊較大,不少顧客專程從外地趕來購買大月餅等網紅產品。
“我平常喜歡來這里買菜,這里不僅購物環境好,而且商品品質好。”正在購買蔬菜的市民魏方告訴記者,胖東來還隱藏著許多不容錯過的現場制作美食,特別是美食城內的佳肴,常常吸引大家排隊等候品嘗。
在許昌逛胖東來,感受一場服務體驗值“拉滿”的購物之旅,是不少人的選擇,也是獨屬許昌的“煙火氣”。
數據最具說服力。今年前10個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4.3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994.7億元,同比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19.6億元,增長8.4%。
旺盛的商氣——“煙火氣”是城市繁榮的標志
如果說“煙火氣”是許昌的靈魂和底色,那么這“看得見的風景”由誰造就?是什么撐起了許昌的靈魂和底色?
讓我們一起到許昌的商圈轉轉,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提起許昌的商圈,每代人有不同的記憶。隨著許昌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老商圈不斷擴展,新商圈逐漸產生。豐富的夜間消費業態,從商圈、街區向城市的“神經末梢”蔓延。那些“小而美”又不失“煙火氣”的新業態,正成為許昌夜間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
11月26日,夜幕降臨,記者走進位于市區八一路的金匯廣場,這里燈光璀璨、商鋪林立,音樂聲不絕于耳。
“這是數字畫,小朋友過來看看吧!”“你看這種氛圍燈,非常有個性。”記者發現,盡管天氣轉冷,仍有不少商戶聚集在這里,叫賣各類商品。
在曹魏古城,晚上漫步賞景、品嘗美食的游人絡繹不絕。作為河南省首批省級夜經濟集聚區,曹魏古城中軸步行街集餐飲購物、休閑娛樂、文化消費為一體,讓游客“一站式”感受古城魅力,深度體驗三國文化。
如今,這樣的商圈,在許昌越來越多。我市在豐富消費業態、改造提升傳統街區等方面下功夫,培育了一批有品牌、有熱度、有流量、有消費、有口碑的特色商業街區、商圈,使之成為城市名片和促進消費的引爆點。
隨著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夜間經濟不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小吃街,而是向品質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市持續引導夜間經濟經營主體規范發展,提升夜間經濟整體品質與形象,圍繞“讓城市亮起來、讓市民動起來、讓消費火起來”的目標,依托中心城區曹魏古城核心商圈,形成1個全市夜間經濟核心集聚區;依托中心城區及禹州、襄城、鄢陵等3個縣(市)商業、文化、旅游等資源,形成8個特色夜間經濟集聚示范區;依托中心城區現有成熟的夜市點位,形成中心城區多點夜市體系。
濃濃的“煙火氣”,既繁榮了商圈,豐富了業態,也帶動了就業,并進一步繁榮我市夜間經濟、激發消費潛力、培育發展動能、提升城市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胖東來時代廣場、亨源通廣場等八大品牌消費集聚區營業額同比增長33%,胖東來的品牌熱度依然不減。
溫暖的和氣——“煙火氣”是科學管理的加持
“自家種的玉米,又香又甜!”清晨,家住東城區的張易早早來到南海街,售賣自己種的玉米、蔬菜。
隨著往來市民的不斷增多,不到8時,張易從家里帶來的新鮮蔬菜及玉米就銷售一空。
“以前沒有固定的地方,只能‘打游擊’,邊走邊賣。現在有了這個‘潮汐’早市,我們賣菜很方便。”張易高興地說。
在文化路便民疏導點,來自臨潁的曹文常年在這里擺攤,靠賣雞蛋養活自己和孫子。為了幫助曹文解決生活困難,城管隊員們“承包”了曹文孫子的早餐。
在許昌,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煙火氣”,不僅藏在一碗碗熱騰騰的面中,還展示著許昌的勃勃生機和許昌人的生活熱忱。攤位、小店、鋪面,一點點細碎的爝火微光,是一家老小的生計,也象征著城市的活力。
我市城管部門始終堅持把城市管理與服務民生、保障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努力為市民、商戶辦好事、辦實事,實現人文關懷與城市管理的平衡,達到“放而不亂、便民利商、活躍市場”的效果。
為守護好城市“煙火氣”,我市城管部門推出“組合拳”——
疏堵結合促民生。市城管局堅持深入研判、貼近民生、傾心服務,聯合文廣旅、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規劃設置中心城區農副產品便民疏導點100個、夜市點63個,嚴格落實“五統一、六不準、三嚴禁、一規范”管理標準,引導商戶有序經營,實現便民利商。
貼心服務暖民心。我市城管部門設置城管便民服務站,免費提供茶水、雨傘、打氣筒、毛巾等;主動開放城管服務崗亭,為外地商販提供過夜場所;為風餐露宿的修車、修鎖、修鞋匠專門劃定“三修點”、社區修配點,讓“三修點”成為就業“崗點”、便民“網點”和管理“亮點”。
助企紓困惠民生。我市城管部門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梳理優化,積極推進“一件事一次辦”,群眾滿意率100%;積極推行“門前三包、政商共建”活動,試點涵蓋23條道路、2098家商戶,主動征求商戶意見和建議;持續深化中心城區城管系統網格化管理,市、區兩級600余名城管干部職工下沉一線,用心做好城市管理的服務員、保潔員、采集員、宣傳員、督導員。
對標提升順民意。全市城管系統開展“學典型、找差距,盡職責、樹形象”專項行動,樹立城管領域“胖東來式”服務標桿;涌現出了魏都“文博中隊”“海洋中隊”等標桿基層單位,許昌城管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廣泛贊譽,網上好評如潮。
硬核的底氣——“煙火氣”是升騰發展的信心
黎明,中原國際農產品物流港內人聲鼎沸,各種蔬菜發往超市和菜市場;白天,快遞員、外賣小哥將外賣、網購包裹送到市民手中;華燈初上,美食飄香,夜購、夜游活力四射……
裊裊“煙火氣”,牽動著萬千家庭的幸福,升騰的是發展的信心。
在許昌,“企業練內功”與“政府創氛圍”正在雙向發力,各項促消費措施有效實施、精準落地,一場市場繁榮的“大戲”正在精彩上演。
有消費,才有“煙火氣”。今年以來,我市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圍繞餐飲、家電、百貨、汽車等領域,持續開展發放消費券、汽車補貼等一系列消費促進活動。
尤其是持續放大“兩新”政策效應。許昌在持續加力汽車、家電促銷推廣的基礎上,全面推開電動自行車、家裝、廚衛等“以舊換新”,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消費市場提檔升級,讓好政策惠及更多消費者,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豐富多元消費場景是基礎。在許昌,夜景演出、餐飲住宿、文旅研學幾乎實現“全年旺季”。我市推出了消費券、政企聯動搭臺引流等舉措,合力打造覆蓋商貿、文旅、餐飲等領域的促消費系列活動,持續激發消費潛力、擴大消費需求、提振消費信心,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1339.4億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長6.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6、2.9個百分點。在文旅消費、研學游等的帶動下,全市住宿餐飲業平穩運行,一、二、三季度增速基本保持在2%上下,住宿餐飲業經營主體小幅增長,新增注冊賓館酒店218家。
“生活在許昌,很幸福。”這是很多許昌人的心聲。
整潔、宜居、充滿“煙火氣”、文化底蘊深厚,是不少外地人奔赴許昌的理由。在不斷升騰的“煙火氣”中,許昌的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寶藏城市”也吸引著更多人來“尋寶”。
讓我們手攜“煙火”,懷揣對生活的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
編輯:蘭民 呂科 校對:艾文
責編:王輝 終審:楊紅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