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16:55:22 來源: 許昌日報 作者: 侯力強 通訊員 李亞飛 文/圖
我要分享:
摘要:
圖為大路吳社區召開“涼亭議事會”。
6月的襄城縣潁陽鎮大路吳社區,行道樹干挺枝秀、白蠟樹影斑駁、街道寬闊干凈。村頭的“議事涼亭”內,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坐其間,從家長里短聊到文明評比,從道路修繕聊到產業規劃,在歡聲笑語中勾勒出基層民主治理的鮮活圖景。
近年來,在襄城縣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潁陽鎮人大主席團以大路吳社區為試點,創新“黨建引領+民主議事+文明創建+機制創新”四維模式,探索“涼亭議事”機制,將村頭的“議事涼亭”變為村民們的“民意客廳”,將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度融入基層治理,以高效能治理奮力譜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襄城新篇章。
黨建網格激活民主“神經末梢”
在大路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張“黨建+網格”四級治理圖格外醒目:該社區將585戶村民劃分為35個基礎網格,其中最大網格24戶,最小網格11戶,由黨員網格長牽頭,人大代表、村民組長等融入網格,擔任網格員。網格長和網格員負責對分包網格內的群眾進行聯絡溝通、解決生活困難、化解矛盾糾紛等工作,構建起“收集—議事—督辦—反饋”閉環機制,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讓“微”治理真正發揮大作用。
“路燈不亮的問題,從網格收集到議事會決議,只用了3天時間。”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焦學旺說,通過“涼亭議事會”“連心路協商”等載體,他們累計解決環境整治、設施維護等民生小事218件。這種“小事網格辦、大事民主議”的模式,讓黨旗在基層治理一線高高飄揚,也讓民主觸手可及。
民主議事賦能鄉村振興新引擎
在產業發展上,大路吳社區通過村民協商會確定了辣椒規范存放點、農機集中擺放區,吸引3家農業企業入駐;依托許昌市庭院經濟示范村的優勢,大力發展牛羊肉加工產業,牛羊肉加工戶有30多家,其中彥濤五香牛肉正在申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對集體經濟收入建立“532”收益分配機制,即50%用于民生改善、30%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20%用于人居環境整治,真正實現改善民生與產業發展“雙豐收”。
在治理效能上,大路吳社區創新“涼亭議事”機制。他們將村民議事會搬到涼亭、廣場,召開“涼亭議事會”,一壺粗茶、一張圓桌、幾把條凳,干部、村民、代表圍坐一起,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逐步建立“群眾提需求、干部列清單、集體議方案”的議事模式,有效解決以往群眾會議中“干部一直講,群眾一直聽”等問題。
民主議事不僅議出了民生溫度,更議出了發展加速度。數據見證成效:2024年,被確定為縣級鄉村建設示范村后,大路吳社區持續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整治殘垣斷壁,共整治大小荒坑30多處,拆除破舊房屋殘垣斷壁200多間,打通5條東西街道和3條南北街道,形成街道整潔有序、面貌煥然一新的主路南北寬17米的“五橫三縱”路網格局。
機制創新結出善治碩果
在社區主干道,藍底白字的“街長制”公示牌整齊排列。在四級網格體系中,人大代表、黨員化身“民意橋梁”,以“涼亭議事會”為抓手,聽取民意、匯聚民智、收集建議、解決問題。“我們把民主貫穿‘提、議、決、辦、管、評’全鏈條,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當家人’。”該鎮人大主席智光領表示,通過建立“網格吹哨、干部報到”聯動機制,推動社區管理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精細”轉變,先后破解了老舊管網改造、閑置土地利用等治理難題20余個,形成“黨建引領有力、居民自治有序、多元協同有效”的治理閉環。
基層治理的核心是“人”的治理。從“涼亭議事”的微觀場景到網格治理的宏觀架構,大路吳社區的生動實踐印證著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基層治理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協商、每一項決策中。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民主正轉化為群眾可見可感的獲得感,勾勒出鄉村善治的美好畫卷。
編輯:梁坦 責編:肖濤
責任編輯: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