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組織省、市級主流媒體記者走進魏都區,開展許昌市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行動密碼”主題采訪活動。
“七一讀書會,讀出社區美。蓮城一枝花,年年出精粹。奮進新征程,矢志再奪魁。”當日上午,在魏都區南關街道七一社區文明實踐站活動中心,十余名老年人手捧冊子,齊聲朗讀,共同沉浸在書香之中,汲取精神養分。晨光透過玻璃窗,在泛著墨香的書頁上投下斑駁光影。
94歲的退休老干部何茂亭戴著老花鏡,在學習資料上勾畫圈點。旁邊整齊的讀書筆記,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的學習心得。每周三、周五的“書香蓮城”讀書會,總能看到“五老”團隊成員或執卷誦讀,或在書法興趣小組揮毫潑墨。大家用閱讀傳遞信仰,用行動踐行使命,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
該社區立足轄區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眾多的實際,于2017年9月依托社區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成員,成立了“書香蓮城”讀書會,結合黨史、時政熱點和紅色經典,每周三、周五開展集中讀書學習活動,并組織書寫讀書筆記,展示于學習園地。
“2017年至今,讀書會已開展活動560次,其中專題黨課宣講56期,整理讀書筆記8本。如今,讀書會已逐漸擴大到面向轄區全體離退休老年人免費開放,從單一的讀書學習擴大到書法、繪畫等,增強了轄區老年人的黨性觀念和集體意識,豐富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七一社區黨委書記吳柳說。
同一時間,在西關街道許煙社區書畫室,78歲的老人羅聲云手握畫筆,向圍觀的鄰居展示著新作《荷塘清趣》。她的筆記本里存著幾百張國畫繪畫知識,從構圖到用色,每張畫作都標注著創作心得。在社區提供的活動室里,居民們或專注手工制作,或練習舞蹈樂器,熱鬧非凡。“社區設備設施齊全,活動場地大,外放音樂也不擾民,而且工作人員非常熱情。”羅聲云笑著說。
近年來,魏都區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服務升級,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持續的文明實踐路徑,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志愿服務溫暖千家萬戶。
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整合文化館和圖書館資源,建設“一堂、一館、一基地、五中心”,對全區13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89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全覆蓋,形成了多功能文明實踐綜合體,初步建成機構健全、隊伍齊全、運行順暢、內容豐富、活動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從區到街道,再到社區,形成沉底到邊的全區域組織體系,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覆蓋延伸到各個角落,讓群眾可就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以前是干部講群眾聽,現在是群眾演群眾看。”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陳曦說。通過“1+13+89”三級陣地網絡,魏都區256支志愿服務隊將理論宣講、健康義診、環境整治等活動送到群眾家門口。累計注冊文明實踐志愿者12.88萬人,年均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萬余場,服務累計時長196萬小時。全區已建成10個愛心粥屋,累計發放雞蛋等早餐89.4萬余份,累計受益服務對象47.3萬余人次,參與志愿服務3.4萬余人次;文化魏都公益劇場開辦170余場,到基層演出50多場,受益群眾萬余人;糖豆媽媽講故事宣講傳統文化,受到萬余人次小讀者的熱烈歡迎。
當讀書聲、歡笑聲、宣講聲在魏都大地交織回響,一幅以文化人、以德潤城的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文明實踐的根,就扎在群眾需要的地方。下一步,魏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繼續通過積分激勵、能人帶動、企業參與等創新機制,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從‘受益者’升級為‘貢獻者’,讓文明實踐中心真正成為群眾觸手可及的‘精神加油站’,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魏都樣板’。”陳曦說。
編輯:劉 磊 杜鵬勃 校對:孫 輝
責編:毛志剛 終審: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