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各地動真格、抓典型、見真章,并通過召開警示教育會、通報典型案例、組織集中觀看警示教育專題片等方式做深做實警示教育,形成強大震懾,推動狠剎隱形變異“四風”。
前車之鑒,警鐘長鳴。警示教育既給人以當頭棒喝、振聾發聵之警醒,又給人以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之明示,點明哪些事情是禁區,哪些地方是雷區,督促和引導黨員干部把紀律規矩刻印在心,內化為行動準則。黨員干部應摒棄“看客”心態,自覺把自己擺進去,多反求諸己、三省吾身,真正從別人身上吸取教訓、鞭策自我,增強自身免疫力,及時糾正類似的錯誤思想和行為苗頭,防止心存僥幸、以身試紀試法。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對黨員干部來說,知敬畏就是要敬畏組織、敬畏權力、敬畏法紀,把敬畏之心轉化為忠誠干凈擔當的自覺行動。現實中,個別黨員干部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置若罔聞,在學習教育期間頂風違紀,造成極為惡劣的政治影響,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組織、對紀法缺乏敬畏之心。黨員干部要從典型案件中受到深刻警示,清醒看到違紀違法的成本之高、危害之深、代價之大,決不能無知無畏、使自己成為“案中人”。
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戒”是警戒、懲戒;“尺”是尺度、標準。古人說,“畏法度者快活”。對黨員干部來說,“戒尺”就是行為規范和準則。在“戒尺”規定的范圍內工作和生活,就是自由的、安全的、快樂的。一方面,對紀律規定要心存戒懼,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千萬別踩“紅線”、別碰“雷區”。另一方面,要習慣于嚴的氛圍,提高在紀律規定約束下開展工作的本領,既把遵規守紀作為約束自己的“緊箍咒”“護身符”,又把它作為放手干事的“加油站”“動力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干實事、多出成果。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一些黨員干部守不住底線,大都是從忽視“小事”“小節”開始的,在一餐飯、一瓶酒中丟掉了原則、喪失了道德、麻痹了意志,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在五光十色的誘惑面前,黨員干部更應從小處著眼,從小節著手,嚴守底線、紅線,不因“小問題”而姑息遷就,不因“小意思”而欣然笑納,真正做到常敲思想警鐘,常緊紀律閥門,將遵規守紀變為自覺行動。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背后,是堅強的黨性。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黨員干部要把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心明德,從黨性的高度查找問題、搞好整改,以黨性的尺子衡量得失、找準坐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切實筑牢作風建設的思想防線和堅固屏障,以實際行動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向賢彪)
編輯:杜鵬勃 責編:肖濤